2025-02-13 15:56:24 | 拔尖网
![]()
学校课程体系焕然一新,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成为高考命题的主战场。普通高中设置包括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思想政治等14门国家课程,以及学校自编的各类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,形成必修、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大类课程体系,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承载高考命题的重任,学生还需参与研究性学习、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。
外语课程选项更丰富,学生可从英语、日语、俄语、德语、法语、西班牙语中任选一门作为第二外语。课程学时与学分制度调整,普通高中学制三年,每学年52周,教学时间40周,社会实践1周,每周35课时,每18课时计1学分,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并通过考试(考核)即可获得相应学分,毕业最低要求为144学分,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,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,选修课程14学分。
学业水平考试由合格性考试与选择性考试构成,合格性考试是高中毕业的重要依据,选择性考试则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之一。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思想政治等14门,选择性考试则包含物理、历史、思想政治等6门,学生需根据个人兴趣、特长等因素,结合高校专业要求与高中办学条件等,选择3门考试科目。
课堂组织方式革新,选课走班制度全面铺开。2021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将取消文理分科,从2022年起实施选课走班,高中将根据不同组合建立选课制度,编排选课指南,与家长紧密沟通,帮助学生合理选课,减少盲目性。学校将根据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课程。
统一高考考试科目采用“3+1+2”模式,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、数学、外语,其中外语可选英语、日语、俄语等,考试含听力和笔试,选择性考试则从物理、历史等6门中选3门。报考体育、艺术等专业还需参加相应专业考试。招生录取方式则实施“两依据、一参考”新机制,结合高考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。

选择性必修和必修的区别如下:
1、评价要求不同:
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需掌握,而且必须达到合格的标准,否则会丧失某些学校的评价资格;选修课的要求则相对宽松,高考时只需每个科目选择一本选修书的内容作答。
2、课程内容占比不同:
必修课的内容占高中内容的大部分,选修课的内容占相对较小的部分。
3、侧重不同:
必修课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、技能、技术,培养基本素质,奠定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>的基础。而选修课则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、深化,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,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。
扩展资料:
新高考录取模式的核心,是“两依据一参考”,既要看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,也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。为了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枯和闹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,修订版本的方案中,把高中学习内容分成了必修课、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。
王湛介绍,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,全修全考;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,选修选考。
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,学生自主选择修习,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。相应的,共同必修课会控制难度,选择性必修课难度稍高,选修课则是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,一些学校还会开大学先修课程,其难度因人而异。
在教学内容上,修订后课程重视内容的与时俱进。它将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、重要观点、重大判断、重大举措等,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,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。努力呈现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、社会、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、新成果。
例如,历史课程设置“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”专题;地理、生物、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。
物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学研究新进展,开展引力波讨论活动等;信息技术、通用技术、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。
拔尖网(https://www.bjshipin.com)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中综合素质评价有哪些作用呢?的相关内容。
新高考中综合素质评价有哪些作用呢?以下简单收集整理几条作用,供参考。2025-07-15 19:54:48
2024-10-28 23:36:08
2025-07-25 10:38:36
2025-07-21 11:57:17
2024-10-16 16:30:44
2024-12-19 15:29:39